|
本帖最后由 optro 于 2013-3-19 19:29 编辑
我是如何揭露一个“科学丑闻”——“相干合成”
第四篇 一种改进的“相干合成”远场会聚光学系统
刘泽金课题组从事了多年“光纤激光相干技术”研究,我仅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将其否定。这么轻易地否定了刘泽金课题组花费了多年时间、大量资金和大量人力努力进行的研究,这是为什么?
刘泽金课题组从事“光纤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研究过程中,首先必须设计出一种远场N束光的会聚光学系统。刘泽金课题组在第一步就失败了,他们的错误在于:
第一个错误:
平行光束阵列和成像光学系统在远场10000米处会聚光斑直径相差巨大:400:9=44:1,平均功率密度相差44*44/7=276倍,显然刘泽金课题组的“相干合成”方案根本无法提高远场功率密度的。
平行光束阵列在远场实现合成。靠的是自身的束散,这种合成不仅仅振幅大幅下降,而且即使有N束光亮度也大幅下降。
而成像光学系统变换,尽管光束直径增加(远小于平行光),但是亮度没有变化,直径*束散角值不变。
第二个错误:
刘泽金课题组“相干合成”可以使中心光功率密度提高N倍,仅仅是一种“想象”,实际没有经过干涉理论证明,计算出远场N束光干涉的光强分布图。
第三个错误:
刘泽金课题组用实验证明的“相干合成”和“非相干合成”中心光功率存在近似N倍(大于0.8*N,见周朴毕业论文)差异存在两个错误:
首先不能用同一个光学系统证明,“非相干合成”可以采用成像光学系统在远场合成(下面我会论述);
其次,刘泽金课题组的实验存在错误(见附件三分析)。
上面是一个从平行光阵列系统改进来的成像“相干合成”光学系统,在这个系统,首先将7束单模光纤激光,准直成平行光(填充率100%),再用一个负透镜将其变换成一个虚像(d1,A1),再用一个有效通光孔径1500毫米的透镜将(d1,A1)成像到10000米远场这时远场光斑直径d2=27毫米。
下一篇假设7束光相干合成,计算这直径27毫米的光场的干涉分布,证明理论上中心光强峰值不超过单束光峰值两倍,根本就没有N=7倍的结果,考虑必须的工程条件,7束光的相干合成,中心光强峰值低于单束光峰值有如下因素:
A.光斑增加三倍单束光振幅下降3倍,这样仅(7/3)2=5.4倍;
B.实际峰值功率不是7*7倍是:小于(3*3+2*2+2*2)=17,5.4*17/49=1.87倍。
考虑实际工程条件:
C.填充率,直径90%,功率密度下降80%,1.87*80%=1.5倍;
D.考虑7束光的平行差,要求小于0.0002毫弧度,根本达不到。
E.
所以,“相干合成”的师娘研究只能是10年“荒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