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两会,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食品医药等新兴产业为推动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七大产业”,实践证明,这些新兴产业对我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觑。以装备制造为例,2014年我省装备制造实现销售收入1583亿元,已超过电力行业成为继煤炭、冶金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6月30日,省政府破题新兴制造业,同时公布《山西省新兴制造业三年推进计划(2015年—2017年)》和《山西省新兴制造业2015年行动计划》,重点扶持八大新兴制造业。这八大产业分别为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信息技术产业、食品产业、医药工业、轻工业、纺织产业。
培育新业态,扶持新产业,这些“分量”小、“能量”大的新兴制造产业如新星冉冉升起,撑起“山西制造”的脊梁。
优势多种新材料独领风骚
说起新材料,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不锈钢,在生活中,它是一个水杯、一口蒸锅,但在市场上,不锈钢意味着更高的价格和更广阔的商机。在钢材市场上,每吨螺纹钢只有2000元-3000元,和螺纹钢相比,不锈钢的价格就高得多,1毫米的不锈钢卷板每吨报价就1.7万元,是普通钢材价格的好几倍。而且与普通钢材产能过剩不同的是,不锈钢产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如造船要用到不锈钢,不锈钢产业附加值可增加5-10倍,这就是新材料的威力。
100年前,太原、临汾等地即有钢铁材料投产。目前,太原钢铁集团已是全世界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同时我省在磁性材料、碳纤维、光电材料、镁合金等新材料产业方面,也正在形成经济亮点。
比如太钢不锈钢生产规模全球最大,高性能特殊钢在高铁、核电等多个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金属镁及镁合金材料发展基础良好,产能产量全国领先;钦铁硼永磁材料产量占全国1/3,产业发展居全国先进水平;煤系高岭土成为全球主要产地,生产技术和加工规模国内领先;铝质、硅质新型耐火材料国内外知名,聚丙烯腈碳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等新型纤维产品初步产业化。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我省新材料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较好地发挥了资源、区位、技术经济环境、产业基础、市场空间等优势,新型材料产业中的一些独特产品和技术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据测算,2014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305亿元。
劣势与发达省份存在较大差距
虽然,我省新材料产业在近几年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培育阶段,与发达省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从整体来看,我省新材料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参差不齐,相当部分企业沿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技术、低成本、低价格的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产品的核心技术,资源和环境负担重,并且加工技术不完整,难以满足新材料的应用需要。同时,主要产品集中在各种初级矿产和低档加工产品方面,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的材料产品品种少,深加工产品发展不足。此外,企业的技术水平相近,同质化严重,存在一定的自我竞争且无序发展,导致山西省新材料产业总体竞争力比较弱。
另外,我省新材料产业民营企业居多,绝大多数企业缺少自主创新条件,如资金短缺、技术人才匮乏、发展规模有限等,即使有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但仍以内部研发和工艺创新改进为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太少。
方向重点突破四大领域
我省制定的《三年推进计划》和《2015行动计划》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具体,为我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年内,我省新材料产业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整体推进与突出优势相结合,以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四大领域为重点,通过“企业、基地、产品、技术、项目”五位一体推进,加快我省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力争2015-2017年我省新材料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年均增长12%;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年均销售收入增长15%。
在基地建设方面,我省将推进新材料产业基地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重点支持太原特殊钢产业基地、太原和运城两大镁合金材料产业基地、运城铝合金材料产业基地、晋南铜合金材料产业基地,晋北、晋东、晋中三大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阳泉和吕梁两大新型耐火材料产业基地、忻州煤系高岭土材料产业基地、晋城纳米材料产业基地等17个新材料基地建设,促进新材料产业有序、集聚发展。
在企业培育方面,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新材料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生产专业化、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中小企业群体。2015年,力争使太钢集团成为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超800亿元的企业,培育中条山有色集团、山西三维、山西合成橡胶、兰花科创、中磁科技、太原双塔刚玉等20户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企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