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医疗技术的提高,以及临床上大量使用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我国医疗废物的产量稳步上升。但由于我国医疗废物处置行业起步晚,多重痛点仍待攻克。
设施负荷率超100%医疗废物处置行业亟待规范 近日在中国城市及区域生态环境发展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副主任胡华龙表示,我国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运行压力大,76个城市设施负荷率已经超过100%。 据悉,医疗废物在我国被列为第一号危险废物,是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危险废物,它持染环境、传播疾病、威胁健康、危害很大。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必须进行专业消毒、销毁等预处理和处置。 有数据显示,2017年度我国医疗废弃物总产量达到164.91万吨,而医疗废弃市场规模为70.95亿元,预计到2023年我国医疗废弃物产量约为250万吨,而当年的医疗废弃物处理市场总额达107亿元。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大力推进,医疗废物的产生量将持续性大幅增加。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有四分之一以上地级市不具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部分农村和边远的山区医疗废物仍没有纳入收集处置等范围。一方面是医疗废物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运行压力日益增大,如何有效处理医疗废物值得业内深思。 事实上,早在2003年,国务院出台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买卖医疗废物。要求各地专人负责制,对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全程严格监管,建设集中处置中心做无害化处置,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买卖、加工医疗废物。 去年9月,国家卫计委、中宣部、发改委等8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通知》,明确表示到2020年年底,所有医疗机构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现准确分类投放、暂存,并与各类垃圾回收单位按分类进行运输、处理。 然而,由于我国对医疗废物的处置长期重视不够、集中处置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以及大量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超负荷运行、处理成本高昂等原因,我国很多地方存在把医疗废物随意丢弃、混入生活垃圾,甚至卖给回收小商贩等问题。因此,大部分医疗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简单贮存或直接排放状态。 眼下,如何科学有效处理医疗废物成为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对此,中国环科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王琪建议,要加大处罚措施,提高违法成本,强化医疗机构领导管理负责制,倒逼医疗机构主动作为,防堵漏洞。 同时,也业内有人认为,医疗机构作为第一把关人,要建立完善的医疗垃圾处理监管机制,把医疗垃圾处理纳入医院考核评价体系,让医疗垃圾处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标准可操作;且只有建立健全严格的问责机制,对医疗垃圾处理不力的医疗机构一查到底、严格问责。 根据目前行业的整体现状,我们认为,长远来看,医疗废弃物处理行业前景广阔,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未来发展必须注重解决医废分类收集体系不完善、相关法规和监管不健全、可回收制品没有得到科学的回收利用、运输过程及物流网络的问题以及处理费用等多个行业痛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