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30.672px]平价上网既会进一步压低光伏产品价格,更会重塑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比例。机构通过各环节新技术配套产能的价值,给出了光伏各环节固定资产(设备、产线等)投资占比(平价上网对该比例影响不大),再和目前光伏产业链毛利润分配占比进行比较。
也就是说硅片环节的超额收益,会在步入平价上网后大幅缩减,硅片环节将分摊更大的降价压力,电池和组件利润也将继续被压缩,硅料环节利润分配有望提升。
但是在电池与组件环节,仍存在较大的技术变革潜力。
比如电池环节,2019年市占率已经超过65%的PERC电池技术,仍将在今年进一步提升市占率,但是行业内已经在积极研发索Topcon、HJT及IBC技术等以期获得领先市场的超额收益,电池的更新也将带动组件的更迭。
所以电池与组件这两个环节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还将继续增长,反观硅料硅片的生产技术相对稳定,设备和产线的投资强度会逐步下降。因此电池与组件环节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说回光伏产业未来的平价预期。这将推动光伏产业链继续降本,特别是单一组件环节大概率面临亏损的“定局”会推动企业经营向“一体化”模式转变,将多个环节打包生产销售,综合计算毛利。而且组件环节的低毛利甚至是负毛利会再次压缩生产单一组件环节的第三方企业份额,导致组件环节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由此重塑产业竞争格局。
那么市场上有没有光伏企业已经实现部分“一体化”了呢?
晶科、晶澳和隆基在硅片、电池、组件3个环节率先完成了不同程度的一体化整合,具有先发优势。
晶科能源:
产能以组件优先,电池自产率在40-60%左右,硅片自产率超过80%。
截至2019年,晶科拥有组件产能16GW,电池产能10.6GW,硅片产能13.2GW。
根据公司规划,预计2020年底组件和硅片产能将分别提升至25GW和22GW,电池产能则变化不大。
晶澳科技:
以电池起家,各环节产能布局均衡。2019年硅片产能11.5GW,电池和组件均为 11GW,一体化的硅片电池生产成本与行业一线厂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