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摄像头的核心技术壁垒无论是全景影像系统还是ADAS无疑都将给驾驶者带来更好的体验并提升汽车的安全性,全景影像系统在图像拼接、视频处理等仍然面临挑战,我们最后还在这里回归到基础的车载摄像头来目前的核心技术壁垒。
夜视功能会成为汽车摄像头核心壁垒之一。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的统计,虽然夜间行车在整个公路交通中只占四分之一,发生的事故却占了一半。而夜间视线不良所造成的事故占了 70%。因此必须要求汽车摄像头具有较强的感光能力,使得全天都可正常工作,即近红外的宽光谱范围(从 400nm~1100nm),未来夜视功能将成为车载摄像头得标配。
已投入应用的夜视技术有三大类:微光夜视技术、被动红外夜视技术、主动红外夜视技术。微光利用夜间目标反射的低亮度自然光,将其增强放大到几十万倍,从而达到适于肉眼夜间进行观察的图像。被动红外夜视技术是通过接收探测热源与背景红外线辐射差进行成像,相比于微光以及主动红外技术不需要额外光源,且探测距离最远,准确性高但成像也最为模糊,画面辨识度低。主动红外技术又称为近红外夜视技术,通过红外探照灯发射不可见光照射目标,并利用反射的光线成像,可视距离适中,成像清晰。
被动红外技术原理
主动红外技术原理
因为相较于被动夜视技术,主动夜视技术成像更为清晰,可以直接利用图像识别对夜间道路标识,行人进行探测,因此主动夜视技术更符合车载领域的应用场景。同时,由于被动红外夜视系统的核心红外焦平面成像材料、技术遭到禁运,因此被动红外夜视 技术成本远高于主动红外夜视技术。
核心的激光夜视技术需要拥有全面的近红外、中近距离激光夜视成像与处理技术, 解决全天候成像、双向高速移动高速对焦、消除激光散斑等技术问题,并且需要具有车 速同步的变焦技术并手电筒效应,技术难度较大,因此,夜视功能会成为汽车摄像头核心壁垒之一。
夜视技术分类